2009年1月22日 星期四

應對金融海嘯的良方 向荷蘭設計學「OPEN MIND」

應對金融海嘯的良方 向荷蘭設計學「OPEN MIND」!
金融海嘯重創香港,失業率爬升到3.8%,第七屆「香港設計營商周」,在低迷的景氣之下,依然於2008年12月上旬如期展開。
【文/林孟儀】

金融海嘯重創香港,失業率爬升到3.8%,第七屆「香港設計營商周」,在低迷的景氣之下,依然於2008 年12 月上旬如期展開。

儘管現場嘉賓致詞不時提及「crisis」「threat」,對於市道景氣的憂慮之情溢於言表,但是香港特首曾蔭權仍信心滿滿地指出,香港東西文化薈萃,加上居中國門戶的地利之便,受惠中國龐大的內需市場與製造基地,香港具備扮演亞洲設計樞紐的一切特質。

「不過在這波金融海嘯中,高度仰賴國際金融、港口服務與製造代工業的香港,面臨極大的威脅與考驗;我們的產業同質性太高了,更反映現在是最需要設計與創意 產業的時候,設計與創意,才是聰明的解決問題、應對危機的方法!」主辦設計營商週周的香港設計中心董事會主席羅仲榮深有所感地強調。

這次香港設計營商周的伙伴國家是荷蘭,現場隨處可見亮橘色的鬱金香圖底,印著白色「open mind」字樣,正如荷蘭設計給人的鮮明印象,讓人暫時忘卻金融海嘯的沈悶。

「荷蘭設計(Dutch Design)向來以創新、前衛、富現代感與別具幽默感,在全球設計界獨樹一格。」荷蘭外貿部長法蘭克‧辛斯克(Frank Heemskerk)一語道出荷蘭設計的風格語言。他此行特別率領設計相關產業及教育領域、近280 人前來香港,據稱是有史以來,由荷蘭官方所帶領,最龐大的海外代表團。

台灣景氣低迷,與香港不相上下,若說設計是應對金融危機的最佳方案,我們能向荷蘭設計學些什麼呢?

崛起的設計新強權

「創新與開放的態度就是荷蘭設計的獨到之處,只要開放心胸,設計可為企業和政府找到更永續的立足點,建立更好的品牌、找到更好的解決方案!」辛斯克指出,全球化讓產品與服務愈來愈類似,唯設計與創意能為企業找出市場區隔,成為競爭中求勝的核心能力。

荷蘭不只有鬱金香和風車,17 世紀孕育出重視呈現光影筆觸的畫家林布蘭、梵谷;如今,她是崛起中的設計強國,在1600 萬人口中,有4 萬6000 位設計師,直接創造26 億歐元產值(約合1200 億新台幣),占GDP7560 億美元(約合2 兆5000 億新台幣)的4%到5%。

1928 年,荷蘭皇家飛利浦公司成立設計部門。如今支援照明、生活家電、醫療保健三大事業群從事研發的飛利浦設計(Philips Design),在全球擁有500 位設計師,為全球最大設計公司。近年他們結合照明、影音、醫療保健設備等各領域科技,提出簡單化、人性化的「環境體驗」(Ambience Experience)整體解決方案,投射人們對未來生活的想像,提升生活品質。而1993 年,由藝評家芮尼‧雷馬克(Renny Ramakers)與設計師海斯‧貝克(Gijs Bakker)發起的Droog Design團體,號召一群年輕設計師參與義大利米蘭家具展,一炮打響荷蘭設計的國際知名度。

Droog Design 總能將常見的生活物件,重新賦予新定義、組合,展現前衛、環保的設計,如提歐‧雷米(Tejo Remy)以廢布料綑綁而成的「廢布椅」、垂吊排列牛奶罐的「牛奶罐燈」、大小抽屜組合的「抽屜五斗櫃」,及85 個燈泡綁成一串的吊燈,都是Droog Design 的經典名作。

「Droog Design 彰顯荷蘭設計的直觀(straight forward),並展現令人驚奇的可能性!」芮尼指出。

荷而蘭建築師團隊近年也走紅國際,如造型破格的北京中央電視台總部,便出自荷蘭建築師庫哈斯(Rem Koolhaas)手筆。

腹地狹小,養成放眼全球的國際觀

荷蘭設計簡單俐落又前衛鮮活,流露務實不矯飾的機能主義,直率表達人性的需求,平實中可見未來感的創意,如此自成一格的獨到設計見解,其實受到歷史、地理背景影響極深。

「我們國家小、土地少,做任何事總是先全球化思考(global thinking)。」辛斯克點出,面積不過4.2 萬平方公里,比台灣大一點,人口1600 萬,堪稱小國寡民的荷蘭,境內自然資源無法與德法等鄰國相比;加上內需市場太小,反而懂得放眼全球,以國際市場做為設計發想的起點,賺全世界的錢!

「荷蘭人擁有懂得『向外看』的國際視野。」成長於紐西蘭、於荷蘭工作幾十年的飛利浦設計部門副總裁葛蘭特‧戴維森(Grant Davidson)觀察指出。

而「低地國」荷蘭長年與海爭地,自14 世紀起,便開始一連串人工治水、築堤、填海、造陸工程,增加10%以上的國土面積,而有「上帝造海,荷人造陸」之說。因為土地有限,荷蘭人更能有遠見地看待土地利用的效率,重視環境永續,也間接影響對於設計與都市規畫及建築的觀點。

地理限制所醞釀的不安全感,造就荷蘭人向外開拓,勇於冒險創新的性格,成為第一個以貿易為主的國家。翻開歷史,荷蘭是開啟17、18 世紀大航海時代的先驅,於1602 年成立「荷蘭東印度公司」發展國際貿易,將亞洲的香料、絲綢、獸皮銷往歐洲,締造荷蘭的黃金時期,並曾殖民台灣38 年。

無力冒犯臨邦,卻藉貿易融入歐洲大國經濟發展,荷蘭人務實性格由此可見。善於營商的荷蘭人,後來還發明了共同基金、股票市場、信用、保險 等,創造當代資本主義與金融制度;而全世界第一樁金融泡沫危機,就是發生在荷蘭的「鬱金香狂熱」,過度投機炒作鬱金香價格而產生的經濟泡沫!

用絕佳創意從景氣谷底翻身

荷蘭設計師既是心胸開闊的創新者、實事求是的競爭對手,也是手腕靈活的商人;這些特質,也在設計教育的養成中可見端倪。

「荷蘭人血液裡留著獨立思考能力的基因。」今年38 歲的陶藝設計師Sander Luske,也在大學教授陶藝設計課程,他提到荷蘭的設計教育講究設計概念的理據、重視動手做,而且很重視「市場」。「你可以天馬行空、自由地設計,但你要說出一個好故事。

而且請學生設計茶具組,首先請他們鎖定使用對象,接著才根據使用需求進行創意發想與設計。」他解釋,荷蘭的設計教育,創意是建立在完整的分析上面,而且一開始就會設想到消費者與市場。

去年,阿姆斯特丹的「紅燈區時尚」(Red-Light Fashion)計畫藉著時尚設計師進駐,改變該區犯罪氣息的HTNK 時尚顧問公司何伊婷克(Mariette Hoitink)指出:「義大利有很多設計大師,但沒有看到新一代的年輕設計師,出現斷層;反觀荷蘭,年輕設計師輩出,整個設計創意產業都充滿活力!」

出身Droog Design,以狂放奇想風格聞名全球的荷蘭設計金童馬瑟‧汪德斯(Marcel Wanders)衷心建議:「在最艱困的市場與時間點,你最好確保你的產品是最好的,而現在正是設計能拉開市場區隔的時候!」

即便地理受限如台灣、香港,又即便是在景氣的谷底,也能以荷蘭為師,發展設計創意產業。唯有憑藉創意與設計,才能應對金融海嘯,引領大家自不景氣的浪底翻身!

1993 年,Droog 以「乾設計」概念,在米蘭設計家具展大放異彩,懂得行銷生意的荷蘭政府,當然嗅到了設計這門好生意。荷蘭教育文化科學部與阿姆斯特丹市政府於2002 年出資,成立名「Premsela」的公營設計推廣單位,將「荷蘭設計」(Dutch Design)行銷全世界。

Premsela 每年編列4 億歐元的預算,成員為設計界專業人士;做為荷蘭設計產業的窗口,Premsela 創立以來以「荷蘭設計」為號召,廣邀荷蘭設計師參加國際設計大展,從歐洲的米蘭設計家具展,到東京100% Design 與香港的設計營商周,都出自其大力推動;以甫結束的東京100% Design 為例,Premsela 以「荷蘭創造(Created in Holland)」為策畫概念參展,提出許多設計與異業結合的方案,欲協助荷蘭設計師擴大東洋市場。

做為荷蘭設計與各國設計產業的交流平台,Premsela 另主導由阿姆斯特單及烏特列茲政府資助成立的FreeDesigndom 計畫,期待2010年讓荷蘭成為「設計大國」!

【本文摘自30雜誌1月號,訂閱30雜誌電子版更多30雜誌合購方案

免費背景素材實驗室 提供精緻的網站素材

免費背景素材實驗室 提供精緻的網站素材
BackgroundLabs 是一個蠻優異的網站背景資源站,與其說它只提供背景圖,不如說它收藏了相當全方位的網頁素材,除了背景也可以算是眾多圖案的集合。除此之外,這個「實驗 室」所收藏的背景素材都相當精緻,雖然數量不多,但都有一定的水準。

【文/免費資源網路社群】

BackgroundLabs - 免費背景素材實驗室,提供精緻的網站素材

BackgroundLabs

BackgroundLabs 是一個蠻優異的網站背景資源站,與其說它只提供背景圖,不如說它收藏了相當全方位的網頁素材,除了背景也可以算是眾多圖案的集合。除此之外,這個「實驗室」所收藏的背景素材都相當精緻,雖然數量不多,但都有一定的水準。

使用者可以透過顏色來找尋合適的背景圖,或是以標籤的方式進行較精準的選擇。

BackgroundLabs

這是網站中少部份的背景素材。

BackgroundLabs

【網站網址】http://www.backgroundlabs.com/

【更多免費資源請上《免費資源網路社群》】

台積電首季合併營收估320-350億 本業轉虧

台積電首季合併營收估320-350億 本業轉虧

台積電今天召開法說會,財務長何麗梅預期,今年第 1季合併營收介於新台幣320億至350億元,將季減46%至50%,本業並將由盈轉虧。

何麗梅表示,由於全球經濟衰退情況持續惡化,公司今年第 1季合併營收將介於320億至350億元,較去年第4季衰退46%至50%,衰退幅度遠高於市場預期的3成多水準。

台積電第 1季產品毛利率將介於1%至5%,遠低於市場預期,將較去年第 4季的31.3%大幅下滑26.3至 30.3個百分點。

台積電今年第 1季本業也將由盈轉虧,營業淨損率為15%至19%。

CEO觀點》破壞式創新 威力無限

CEO觀點》破壞式創新 威力無限


在全球買氣低迷下,華碩次品牌EeePC殺出一條血路,2008年出貨量500萬台,預計2009年可成長40%。華碩乘勝追擊、逆勢操作,不久前,砸下1,000萬元參加全球最大CES消費電子大展,由董事長施崇棠親自領軍。

從創立初期至今,華碩對品牌的努力從未停過,從Intel Inside、ASUS主機板Outside,華碩人就以品牌管理的方式與態度經營主機板,到後來陸續推出筆記型電腦、手機品牌,2007年下半年推出EeePC後,如市場黑馬般竄升,也帶動競爭者紛紛跟進。

今年Asus桌上型電腦、筆記型電腦再度蟬連《管理雜誌》消費者心目中理想品牌第一名,施崇棠在理想品牌調查結果發表會上,分享華碩「NO.1品牌KPI」的經驗。

他開宗明義的指出,品牌要有長期的經營理念,最後的決勝在消費者心中。這一席話呼應著長久以來華碩建立品牌的決心。EeePC的成功也證明,掌握到消費者的真正需求,也就是心占率:恰恰足夠的功能,輕薄有質感的外型,以及1萬多元的低售價。

品牌經營 是場長期戰爭

品牌經營並不一定要大張旗鼓,施崇棠視品牌經營為一場長期的戰爭,不僅要有長期的經營理念,也要不斷強化組織功能。華碩過去以寧靜革命的方式,推動精實管理及巨獅計畫,終於在兩年後,拉開與競爭對手的距離;推出的次品牌EeePC,也穩居市場領先優勢。

品牌需要有長期的經營理念,才能長久搶攻心占率。一提到「堅若磐石」大家馬上聯想到「華碩品質」,這表示在消費者心目中品牌定位已經根深柢固。施崇棠說:「我們一開始以『堅若磐石』為品牌定位是正確的。」

因為品牌經營是長期的組織戰,施崇棠表示,人才是品牌最重要的DNA,從創立初期到現在品牌獨立門戶,組織成員有九成是工程師,大家長久以追求「完美品質」的精實精神,並不斷地尋求「創新突破」,兩者都是華碩獨特的優勢。

施崇棠說:「要攻下消費者心占率,就要先能激發人們心中感動的火花;只強調品質、創新顯得有些不足,少了令人驚喜的元素。」

六感體驗 視嗅聽味觸美

創新要能激勵人心,華碩以精彩創新、完美品質作為品牌新定位。施崇棠說,品牌是一種認知,包括實質與無形的感覺。實質的產品已獲得消費者的肯定,品牌現在 想抓住的就是「無形的感覺」,這種無形的力量,需要能激發人類的六感:視覺、嗅覺、聽覺、味覺、觸覺及美感。華碩近期推出的觸控式旋轉螢幕EeePC T91、Eee keyboard,以及透過無線網域,就能連接家裡的液晶電視,變成電腦螢幕等Eee系列產品,都是希望帶給消費者驚喜的感覺。

許多人誤以為低成本的EeePC等於低價電腦,其實不然,「Eee」代表簡單(Easy)、優越(Excellent)、令人驚喜(Exciting)的品牌特質,產品具備這些特質,所以可以贏得消費者的心。

施崇棠說:「消費者有群眾的智慧,他們會選擇真正需要的產品。」例如顧客可能選擇2.8GHz的CPU,而不是速度更快3.2GHz的CPU;但是他們可 能希望將二者的價差轉換成其他功能。Eee的概念就是完全站在顧客的立場思考產品的組合設計,提供使用簡單,品質功能卓越,以及令人驚喜的整體設計。

施崇棠說,感性創新必須從使用者的角度思考使用者真正的感覺,是一種顧客經驗的創新;所以,產品必須經過顧客層層的測試,最後才能成為成功的產品。

他進一步表示,過去技術創新擅長於分析思考,缺乏使用者經驗的設計思考(Design Thinking);功能創新也著重於概念思考,要將概念轉化成具體的產品功能,需要以顧客經驗為主的原型思考(Prototype Thinking),創新者要站在使用者的角度設計產品,使用者經驗才是重要的參考指標。

施崇棠觀察,原型思考可以產生巨大的創新能量,Google網站上很多新軟體工具,都是從原型思考而來;這些產品都來自創新者實際使用後,再拿出來和大家 分享,具備實用價值。也因為創新來自於使用經驗,所以進Google不到30天的新進人員,他的創意也可以落實為新產品,組織的創新力因而可以源源不絕。

產品設計 需要因地制宜

產品設計也要因地制宜,重視Local touch。2008年12月,華碩召回全球各地的行銷戰士,他們除了分享品牌經驗外,也必須帶回當地的顧客經驗,以及原型設計思考的參考資訊,如義大利的美感工業設計。

從實質到知覺,華碩將所有價值的知識及經驗都匯聚到價值溪流,形成不斷累積增加的組織力。

2008年,施崇棠接受哈佛大學教授克里斯汀生邀請,為學生上了三堂課,分享EeePC「破壞式創新」的成功經驗。

施崇棠表示,EeePC的「破壞式創新」兼具低成本、新市場的差異化優勢,不僅大大地區隔出新市場,避免與在位品牌正面衝突;此外,長期經營價值溪流,已具備低成本、技術領先的優勢。隨著華碩進步的速度,競爭者一時很難迎頭趕上。

EeePC已具備市場領先地位,施崇棠認為,要在新闢市場持續創新,才能保持領先地位。

EeePC對華碩來說,還有深一層的意義──顧客可以接受Eee品牌價值,也顯示他們可以接受Eee概念的其他家庭數位產品,包括EeePhone、 EeeCamera等。這不僅令人聯想,Eee家族一旦推出不同領域的3C產品,勢將再度點燃破壞式創新之火,開闢出新市場。

在消費緊縮的年代,Eee的確發揮實用價值的威力,讓更多不用電腦的人開始用電腦,如小孩、年長者,或成為隨身攜帶的第二台電腦。隨著更多品牌加入數位家庭戰場,或許會讓一家多機、一人多機的時代提早到來。

策略思維》肯定員工價值 建立卓越文化

策略思維》肯定員工價值 建立卓越文化

人 才是企業發展最重要的資源,資誠的全球聯盟PricewaterhouseCoopers Global Network(簡稱PwC)2008年的全球CEO調查顯示,89%的企業CEO表示,人才是他們最重視的要務。因此,卓越企業面對景氣高度不確定的變 動環境時,會以永續發展的思維,評估公司人力資源現況及運用情形,擬定變革管理策略,然後作好內部溝通,付諸執行。

企業人力資源策略首重員工價值:好的企業不論景氣好壞,都「以人為本」,尊重員工並肯定其對公司的貢獻。尤其是不景氣時,更要開誠佈公地與員工溝通公司所面對的艱困挑戰,並請重要員工參與討論共謀對策。企業也要落實公平的績效評估及獎酬制度,配合好的培訓計畫,留住關鍵人才。

當企業面對寒冬必須緊縮成本時,應從老闆(主管)帶頭減薪作起,以激勵員工戰勝意志,不宜採平頭式的減薪方式。

如不得已,必須精簡人員時,決策者應坦誠溝通,並妥善處理相關法律問題,以降低商譽損失風險。

其次是體檢人力資源及政策,對現有人力資源作全面性的盤點及評估。包括檢視公司的人事政策、各部門的功能、人力配置的合理性,並建立菁英人才庫。

此時企業決策者應思考的問題包括:當前的經濟環境對人力需求的影響程度,應如何調整人力配置以為因應?是否針對企業現有人力資源進行盤點,建立未來所需要 的人才庫?是否有針對人才庫的菁英人才培育計畫?公司全部的直接與間接人力成本是否已量化? 計劃如何降低這些成本?如何激勵員工以提高效率?如何與員工溝通,使其了解公司的策略及所採取的措施?

最後是變革管理建立卓越文化。不論景氣好壞,企業經營都要講求效率、追求卓越。不景氣時,員工更能體會績效及紀律的重要性,也更能落實公司政策的宣導及執行。

因此當景氣循環造成經濟環境變動時,企業人力資源策略需要變革管理(Change Management),包括配合企業轉型或商業模式改變調整人資策略,以及採行提升人力資本效能的措施。例如:人力合理化規劃、績效提升的目標及管理政策、員工獎酬制度、人員招募計畫等。

卓越企業在景氣變動時,亦特別重視菁英人才培育計畫(Talent Management),因為企業擁有出類拔萃的菁英人才,才有機會在競爭環境中勝人一籌。而且景氣變動,人心思變之際,正是企業延攬、培育及考驗菁英人才的最好時機。

(六之五,作者是資誠會計師事務所所長)

人力精實》五四三原則 降衝擊

人力精實》五四三原則 降衝擊


2008年起,企業紛紛精簡人力,裁員、減薪聲浪頻傳。人資專家認為,人力精簡利弊參半,若能掌握「五四三原則」,無論對企業或員工而言,都可提高正面效果、降低負面衝擊。

三人頂五職缺 領四份薪

所謂「五四三原則」,就是在五個職缺中,只聘雇三個員工,但給四份薪水。就企業而言,可藉由減少職缺,降低薪資成本的支出,相對的,對員工來說,也可因為工作量增加,獲取較高的報酬。

104人力銀行公關經理方光瑋說:「其實人力精簡,本來就是企業或組織在成本控制的過程中,必要的改造手段,藉以提升整體的運作效能。」

從人力資源面分析,人力精簡當然利弊互見。在負面影響上,必須觀察人力精簡過程,是否打擊員工士氣,導致企業向心力不足,進一步造成人力流失。

再者,人力精簡過程中,員工的工作量也將同步產生變化,員工產能是否隨之下降,也是企業應關心的焦點。

員工職能擴展 企業省錢

不過,人力精簡也可產生正面效益,例如員工的發展性可望隨之擴大,個人的功能與效能,也將隨著業務與工作的多元化,獲得有效的拓展,而企業也可收到撙節成本之效。

方光瑋認為,整體而言,人力精簡若能搭配「五四三原則」實行,將可讓企業與員工獲得雙方比較能接受的效果,不但員工個人薪水可以略為增長,企業或組織也可達成減少支出的目的。

至於受精簡動作波及的員工,也應正面看待被裁事實。方光瑋表示,目前職場就像一個多元的拼圖,包括正職、派遣、外包等,只要願意主動出擊,上班族想在正職之外,靠兼差多賺幾份薪水並不難,所以應正面看待企業的人力精簡。

不管職場冰河期有多長,不論人力市場有多嚴峻,重要的是,上班族要自我充實,在適當時機必能展現自我的實力,「有班上時,僅能賺到有形的金錢,但無班上時,若能自我調適,將可賺到更多無形的收穫。」方光瑋強調。

雙A平價大戰 宏碁乘勝追擊

雙A平價大戰 宏碁乘勝追擊

宏碁派出旗下Gateway打頭陣,推出首款All-in-one桌上型電腦,對決華碩的Eee TOP;「雙A大戰」愈演愈烈。
記者曾仁凱/攝影

宏碁拉長與華碩「易家族」平價系列的戰線,昨(21)日由旗下品牌捷威(Gateway)打頭陣,推出首款All-in-one(一體成型)桌上型電腦,對決華碩的Eee TOP。

宏碁去年7月推出首款Aspire one小筆電,全年出貨量超越華碩的Eee PC,後來居上。

另外,宏碁去年股價也首度超前華碩,台股鼠年昨天封關,宏碁股價以41.75元,拉大與華碩30.25元的距離,堪稱是宏碁風光的一年。

趁勢火力全開

宏碁今年乘勝追擊,繼續緊咬華碩「易家族」平價系列不放,除了下月將推出10.2吋的二代Aspire one小筆電外,昨天派出旗下捷威,在台灣推出All-in-one桌上型電腦ZX2300,單挑華碩 Eee TOP;「雙A大戰」愈演愈烈。

宏碁台灣區總經理林顯郎昨天說,雖然今年經濟景氣不佳,但宏碁產品線齊全、火力全開;加上幾家競爭對手近況弱勢,宏碁處在相對有利位置,有信心今年台灣區業績能夠逆勢成長。

林顯郎表示,嚴格說來,宏碁並非首度推出All-in-one電腦,早在十年前,宏碁就曾推出頂級的15吋一體成型電腦,算是All-in-one電腦的始祖,但因當時售價過高,未能普及。

在此之前,華碩、蘋果(Apple)、戴爾(Dell)、惠普(HP)、微星都已推出All-in-one電腦;另外、聯想(Lenovo)、明基(BenQ)等今年也將跟進。各廠聯手炒熱氣氛,希望挽救逐漸萎縮的桌上型電腦市場。

宏碁此次並未以acer品牌推出All-in-one電腦,反而由Gateway領銜出擊。林顯郎說,捷威的All-in-one電腦很早就定位,已在美 國獲得不錯成績;根據調查,台灣有一定比率消費者鍾情美國品牌,宏碁因此決定引進Gateway到台灣,ZX2300首批台灣進貨1,600台。

填補產品缺口

宏碁前年合併Gateway、佰德(Packard Bell)後,多品牌策略啟動,填補宏碁產品線缺口,宏碁去年底率先引進捷威13.3吋NB在台灣銷售,短短兩個月賣掉1,000台,創下佳績。